這段時間,水果圈子真不太平!先是國務院送“減稅大禮包”,自5月1日起農產品增值稅稅率將降低1%。緊接著中美貿易戰開打,中國開始加征美國進口水果關稅,多種利好信息的釋放,似乎為國產水果市場添了一把旺火。
然而,中國果農們還沒來得及高興,一股寒潮已將果農們的希望殘酷地扼殺——陜西、山西、山東、河南、安徽、甘肅等地最低零下7℃,受凍情況十余年罕見,獼猴桃、核桃、蘋果、葡萄、大櫻桃等大面積遭受凍害,有的地區也近乎絕產!
整個行業哀鴻遍野,似乎正印證著上個月熱傳的一篇文章《2018年的水果行情“20年來最慘”?》。
在這篇文章中,連篇累牘皆是些觸目驚心的話:
“蘋果今年產量達歷年最高,和柑橘一樣,批發價基本腰斬,這兩大果品的降價,也帶動整體水果價格下滑三四成。零售市場上,雖然價格下降暫沒這么明顯,但不少商家表示:賣不動,20年來今年最慘。”
“行家分析認為,今年的進口水果是近十年來,數量最多的一年,今年水果批發價格均不同程度下跌,總的估算大概下跌25%到30%,極個別可能達到40%,銷售額也同比減少30%以上。”
這篇文章被多家媒體轉發,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經筆者調查和核實,這篇文章仍存在許多疑點。
首先,2015年東方早報報道過《滬水果市場緣何“20年來最慘”》,經筆者反復比對確認,兩篇文章內容幾乎一致,所以不排除有些媒體為博噱頭,舊文炒作,斷章取義之嫌。
然而,2018中國水果市場仍不容樂觀。
1.進出口水果價格總體滑坡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水果出口量361.19萬噸,同比下降1.8%,出口額53.41億美元,同比下降2.9%,出口水果綜合單價1478.62美元/噸,同比減少17.77美元/噸,跌幅1.2%。
水果進口量456.27萬噸,同比增長13%,進口額63.79億美元,同比增長8.8%,進口水果綜合單價1397.99美元/噸,同比減少53.86美元/噸,跌幅3.7%。
國產水果出口已然備受打擊,內銷又面臨著進口水果總量增加的窘境,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然而進口水果的日子也不太好過,雖然數量增長了,但是價格卻跌了,在量足價穩的前提下,整體水果價格卻在走下坡路。
2.美進口關稅未必完全提振國產水果價格
仍然來看中國海關的一組數據,2017年我國進口水果總量456.27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水果總量22萬噸左右,僅占比4.8%。占比小,再加上還有很多其他國家進口的同類產品可以替代,所以加征美國進口水果關稅對于國產水果市場行情影響也很有限。
但值得我們深思的一點是,雖然美國進口水果量僅占4.8%,但美國進口水果額卻達到驚人的14%,位列第四。
這是為何?據筆者分析,這是因為美國進口水果大多是走高端路線的精品水果,比如蛇果、車厘子、黑提等,雖然2017年進口櫻桃、葡萄等單品數量和金額都整體下跌,但總體價格仍然要高于大多數國產水果,這就要講到下一個話題:國產水果低價和造假的陰影。
3.國產水果低價和造假的陰影
近年來,高端的國產水果越來越多,但在整體市場中仍然只占很少的比例。并且,國產水果的價格和數量很難同時兼顧,有的高端國產水果可能只有幾百畝、幾千畝的量,難以形成穩定的供應鏈和遍地開花的態勢。
這個時候,很多國產水果開始動起了歪腦筋,他們不約而同用上了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妙招兒”——貼標!
在蘇州某批發市場,當地的記者在探訪中發現,雖然都標有進口水果的字樣,但價格卻大有差別。以獼猴桃為例,相同包裝的新西蘭進口獼猴桃,有的賣110元一箱,有的卻只賣30元一箱,價格相差4倍!當這位記者提出疑問時,老板透露賣30的就是假冒進口的,標簽是自己貼上去的。
這位老板也是非常耿直了!然而,這種幾分錢造假的現象非常普遍,普遍到什么程度呢?
就在這個假貨橫生的批發市場里,還存在著一家專門賣水果標簽的店鋪!
“偌大的貨架上,擺著上百種不同的水果標簽,有中文也有英文的,甚至還出現了超市特供的標簽。老板表示,水果市場都來這里進貨,價格30塊錢一打,1塊錢3張,都是自己貼的。而在另一旁,則是各種進口水果的包裝箱,同樣也非常便宜。”
此外,某寶上也存在大量出售假冒商標的商家!
對于行業的亂象,眾多果界有知之士感同身受,中國獼猴桃領軍品牌——齊峰果業董事長齊峰先生,日前在接受iFresh采訪時,提出“2018是中國水果產業的分水嶺”這一觀點。
在齊峰看來,當前中國國產水果正面臨著滯銷的嚴峻局面。這是由幾方面原因造成的:
1、種植面積盲目擴張,且沒有合理規劃;
2、進口水果總量增加,但總價降低;
3、農業標準化沒有真正和消費者接軌;
4、消費者分層和碎片化趨勢明顯,“將近三個億的高消費人群熱衷于購買進口水果,國內精品超市內60%-70%都是進口水果,部分高端超市進口水果比例甚至達到80%”;
5、整個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如房地產市場的火熱發展,消費者對于這些層面的經濟投入,致使他們的單品購買力降低。
齊峰直言,“正是以上種種綜合因素,讓中國水果市場在2018年正式進入一個拐點,2018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因為沙糖桔而倒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滯銷事件,這是2018年國產水果最為致命的危機。”
對此,齊峰建議,需要樹立“一行一業一龍頭”的思維模式,“每個品類和行業應該打造一個主導龍頭企業,和政府一起,引領這個產業的品牌塑造和標準化發展,千軍萬馬不一定有利行業的良性發展。”
總結語:
我們走的很艱難,但也請不要放棄!國產水果也有自身的優勢,要比飄洋過海的進口水果新鮮的多,并且很多國產水果的品相絲毫不遜色,比如大連櫻桃、沃柑等。而價格,既能成為競爭的優勢,亦是我們的軟肋,精品化、高端化勢在必行!國產水果種植和市場何去何從?價格、品質、品牌孰輕孰重?你,有什么看法呢?(iFresh亞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