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中國梨的出口來說,這是一個有趣的產季。盡管,2017/2018產季的梨的總產量預計將增加近2%至1900萬噸,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最新報告,梨的種植面積在2016/17產季開始減少。產量增加的原因是中西部省份的豐收,豐收所帶來的產量的增加抵消了東部省份因高溫(和干旱)而遭受的損失。
生產過剩使梨種植者的市場回報率下降。結果,來自農業部的數據表明,中國的梨的種植面積在2017/18產季將進一步減少到111萬公頃。這是自2010/11產季以來的首次下跌。
盡管產量增加,預計出口量將在2017/18產季減少近30000噸至480,000公噸。由于更好的質量,當地生產的梨的價格較高,這可能會影響到與對價格相當敏感的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印度頒布的進口禁令也將減少中國的梨出口量,盡管印度不是中國梨的主要買家。中國梨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香港,俄羅斯。
也許,在這種變化的市場形勢下,還是存在著機會的。
中國正在生產更高質量的梨。正在大量進口蘋果和梨的東南亞市場,可能無法或不愿意支付溢價。然而,也許新的市場可以開放。隨著對質量的嚴格控制和新品牌的出現,新的銷售渠道可能在歐洲和美國會被發現。
此外,質量的提高也使得公司獲得了通過品牌塑造和營銷來保護和推廣產品的機會。
佳農是在這個機會上做出投資的首批公司之一。多年來,在其佳農品牌標簽之一下,該公司正將他們的梨船運到國外,樹立標簽的知名度和信任度。該公司承認,出口市場的競爭正在加劇。
也許,競爭的加劇對這個行業來說是個福音。當更多的公司在競爭中向海外發送更高質量的梨時,有更多的機會存在著。也許越努力,中國梨就越會在國外家喻戶曉。
隨著這個機會,以“河北優果盟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命名的河北梨出口協會近期被建立。河北省是中國東北部的一個地區,該地區在全國以梨生產而聞名。通過合作和專門的營銷,出口商可以在新市場中共同向新的消費者介紹他們的梨品種。畢竟,如果河北的梨出口總量能夠增長,所有那些出口梨的公司都能從中受益。
河北天波果業的趙小磊在早些時候與Freshplaza的討論中說:“通過協同管控和規劃,優果盟希望創立一個國際品牌,改善梨的質量,提高價格,使所有成員將從其規定中受益。”
最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半球的市場也可能創造更多的機會。例如,智利迎來了首批從中國進口的梨,以盼實現更大的商業互惠。該國家的一個明智之舉,使其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出口國。還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努力地在中國內地市場推銷他們的產品。
市場上足夠的發展會將正在減少的出口數量轉為一些積極的事情。(全球果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