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能為我們帶來綠色、健康的有機農業開始成為我們關注的對象,但是真正的有機農業其實是一個過分復雜的工程,不僅是理念,還需要數十年的堅守,比如年復一年對土壤的管理。
今天的我們,就算肯花錢投入,估計也很難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自己的果園年復一年的積累有機質,然后結出香甜的果子,我們似乎都很著急,投入了就需要利馬見效。從這個角度看,有機農業更像是一種向傳統生活的回歸。
▎恐怖的6.8%——趕上日本至少需要50年
我們知道,有機質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有機質是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可促進土壤結構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緩沖性能,同時有機質中的腐殖質具有生理活性,能促進作物生長發育;有機質中的腐殖質還具有絡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在2008年10月,日本長野縣中澤卓三家的蘋果園有機質含量就達到了6.8%。我們知道,國內的果園有機質含量大都在1.0%以下,能達到1.0%的果園管理已經相當不錯,而他的果園有機質含量可以達到6.8%,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有些人可能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舉個例子,假如說我們的果園目前有機質含量是1.0%,我們通過連年合理負載,每年足量施入有機肥,連年進行果園生草,并將產的草和果樹落葉還田,這樣的話,每年這個果園的有機質含量可以增加0.1%,而這個果園有機質含量要達到6.8%,則需要50多年。恐怖的6.8%,50年我們能否趕上?——這是由日本蘋果園土壤管理制度引發的思考。
▎土壤管理制度——日本有機農業的根基
不單是長野縣中澤卓三家的蘋果園有機質含量高,日本蘋果園由于追求超高品質,和特殊的地理條件,絕大部分果園都具有非常高的有機質含量,當然,中澤卓三家的蘋果園是特別突出,但一般果園有機質含量都在5%左右。
日本蘋果園肥沃的土壤和非常高的有機質含量與他的土壤耕作制度分不開的。日本果園土壤管理也先后經歷了傳統農業時期、化學農業時期和有機生態農業時期三個階段。
從20世紀50-60年代開始,日本已有一些農戶開始探討有機農業的運行模式。從這一時期開始。日本各地蘋果生產開始逐步走上有機生態農業時期。這一時期,果農以追求超高品質為目標,合理負載,限制高產,減少土壤產出。并大力發展堆肥,一些果農發展起了畜牧業,保證果園有足量的有機肥。
▎我國果園土壤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蘋果園土壤管理似乎正處在化學農業向有機農業過度的時期,許多果園,盲目追求高產,大量使用單一化肥,果園土壤已經非常貧瘠,有機質含量不足1%。這樣的果園,管理水平再高,也難產出好果子。
大部分中國的蘋果園,每年產出幾千斤上萬斤果子,到了冬季,樹葉清掃后弄回家燒炕,修剪下的枝條拉回家點爐子做飯,土壤得到的補充卻少的可憐,僅僅是幾袋化肥。一邊是產出上萬斤東西,一邊是補充幾百斤單一化肥。
所以說,在果園土壤肥力方面,如果按照目前的做法,50年我們不一定能趕上日本,因為一個是逐年增長,進入良性循環,一個是逐年下降,形成惡性循環,這如何能趕上呢?
在果樹管理當中土壤是根本,是基礎,土壤出問題,各種問題都會隨之而來,不先解決土壤問題而談別的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以,對比中日的果園管理,我們更應該學習借鑒的是土壤管理制度。但學習任何東西,都不能生搬硬套,在土壤管理方面,我們應該從我們的實際情況出發,借鑒日本的先進經驗。做到以下幾點:
◆合理負載,根據土壤生產能力等各方面條件,確定合理的留果量,生產優質果品。
◆大力發展堆肥。廣開肥源,大力發展畜牧業,農家肥經過腐熟處理后按時足量施入。
◆大力發展綠肥。
◆降雨量在600-700毫米以上或具有灌溉條件的的地區實行行間生草,株間覆蓋。
◆大力倡導在旱塬進行覆草,將小麥、玉米秸稈,果樹落葉、修剪下來的枝條進行粉碎處理后進行果園覆蓋。( iFresh亞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