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層糧源逐步消耗,玉米市場可供自由流通的糧源逐步縮減,現貨市場供需結構開始轉換,玉米消費的邊際逐步外擴。在當前供應看似充足、價格足夠“實惠”的時間點,不失為建庫“良機”。
清明小長假期間,國內玉米市場整體呈現出區域性漲跌互現的局面。在上量規模相對較為集中的沖擊下,山東以及華北市場價格有所回落,其他地區主流收購價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上漲態勢。
多空矛盾仍較明顯,內貿消費邊際已悄然變化
在增儲消息刺激下,近期東北產區玉米價格上漲勢頭明顯,終端收購價整體上調20~40元/噸不等。市場關注的主要價格標的之一北方港口,節日期間玉米價格也上調10元/噸。可以說,國內玉米現貨市場的價格重心在節日期間仍然保持著春節過后穩步抬升的態勢。
雖然玉米價格重心在春節后至今整體呈現穩步攀升局面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對于市場的預期,多空雙方矛盾依然比較明顯。其中,看空市場的一方更多是秉持新季玉米產量提升、下游消費低迷,價格上升更多來源于政策推動(包括進口玉米保稅加工嚴格限制、政策性增儲以及糙米出庫再度延期),而非玉米供需基本面(供過于求)發生了本質變化。
目前終端企業尤其是飼企的庫存意愿相對處于較低水平,貿易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庫意愿,進而導致市場在價格上升過程中仍未呈現出“熱情高漲”的局面。但市場往往如此,在整體相對偏空的情緒之下,供需基本面的本質以及發展態勢的關鍵點——內貿玉米消費邊際本身悄然發生的變化,已經被市場大多數人所忽視。
需求邊際效應外擴,低價誘惑或激發消費熱情
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價格如同一只無形的手,悄然引導著消費者的“航向”。它不僅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更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高價往往被視為品質的象征,但同時也能有效地抑制部分消費欲望;相反,低價則常常被看作是親民的代名詞,它能迅速激發市場的消費熱情。
回到玉米市場,伴隨著上年四季度開啟的一波下跌行情之后,國內玉米現貨市場的整體價格重心已經下調超500元/噸,北方港口從2850元/噸下跌至最低2300元/噸。不到半年時間呈現出如此大的跌幅,綜觀玉米市場歷史也實屬罕見。
當市場把此輪大跌行情歸結于下游消費不好、新季豐產以及進口預期增長等等一系列因素之后,整個市場仿佛都忽視了玉米現貨市場下游消費已經在悲觀情緒中開始發生質變,內貿玉米的消費邊際正在逐步外擴,近三年被內外部谷物替代所失去的消費“領域”,正在逐步回歸玉米自身的消費領域當中。尤其是幾個關鍵的替代品種大規模退出預期,使得內貿玉米的整體消費預期增長尤為顯著。
小麥替代全線退出,玉米消費增量三四千萬噸
眾所周知,上年新季小麥臨近收割,一場史無前例的“爛場雨”使得本應豐收的小麥在“天災”之下被動式減產,大規模芽麥只能進入飼用加工領域,市場保守估計在3000萬~4000萬噸,如此大規模的替代品進入玉米飼用加工領域,使得年度內玉米消費大幅削減。
當前,新季小麥市場價格雖然在春節后歷經一波較為明顯的下跌行情,但整體價格仍高于玉米350元/噸以上,在絕大多數區域內小麥作為能量飼料原料替代玉米顯然是不現實的。新季小麥在無極端天氣影響的前提下,此種情況發生的概率極低,小麥想要規模性地重回飼料加工領域目前來看概率也很低。
從這個角度來計算,上一年度3000萬~4000萬噸的芽麥替代量在本年度將要重回玉米消費領域,而這樣級別的增量幾乎可以完全覆蓋市場對于新季玉米增長預期的上限值(1500萬~3000萬噸),同比仍可保留一定的供給缺口。綜合來看,僅小麥替代的大規模“退出”預期,就足以使得兩個年度的玉米消費總量形成量級上的差別。
稻谷投放仍是未知,當前不失為建庫之“良機”
春節過后,關于稻谷的消息同樣擾動著整個玉米現貨市場,包括糙米出庫的大限推遲被市場“誤讀”為大利空,以及后期糙米出庫期限再度被推遲的消息和年度內是否會繼續進行陳化稻谷的投放等等。上年度在國內玉米仍處于高位運行的前提下,陳化稻谷完成了市場上統計所剩的1800萬噸定向拍賣投放,進而對飼料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提供了小麥之外最為主要的內貿補給。
實際上,如今的玉米市場已經對新年稻谷定向投放抱有期許,且在前期“有模有樣”地流出定向稻谷3月底繼續投放的消息,這樣的消息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攻自破”。至于在年度內能否繼續采取定向投放的方式,將部分陳化稻谷以糙米的形式繼續投放給飼料加工企業目前仍是未知數。但從玉米與稻谷之間的比價關系來看,繼續實施甚至大規模投放稻谷以供給飼料加工企業使用的概率不大。
畢竟當前玉米價格已經跌至近四年低位水平,稻谷想要實施定向投放,并且在飼料加工領域形成有效的流通,勢必要進一步降低拍賣底價,這與近年來稻谷最低收購價穩步提升顯然是相悖的。無論從稻谷還是玉米這兩大主糧品種來說,明顯都是弊大于利(保障價格穩定,確保種植積極性)的做法。
而回到玉米本身,上面已經提到玉米價格在半年內歷經了超過500元/噸的跌幅,其性價比逐步凸顯,近半年來深加工企業,尤其是淀粉加工企業能夠實現穩步的盈利,已經反映出低價玉米給產業鏈帶來的“紅利”。同樣,飼料加工企業在豬價觸底反彈、禽蛋類的復蘇以及內貿替代品大規模退出的預期背景之下,玉米下游消費已經在逐步恢復并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預期。
伴隨著基層糧源的逐步消耗,市場可供自由流通的糧源逐步縮減,玉米現貨市場的供需結構已經在時間推移之下開始轉換,玉米消費的邊際逐步外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當前這個供應看似充足、價格足夠“實惠”的時間節點,不失為開啟建庫的“良機”。( 來源:糧油市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