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國慶佳節,對蘋果而言,國內產區烏云剛剛消散,天氣放晴后又遭遇期貨盤面漲停行情,距離新產季果大量下樹不足一周,行情仍然充滿懸念。
開秤價仍充滿懸念
近期國內蘋果產區進入摘袋高峰期,同比往年摘袋進度來看,正常情況下西北產區由于地勢、氣溫等原因,摘袋時間普遍要早于山東產區,而今年,西北包括山東部分產區普遍遭遇連續陰雨天氣,使得蘋果摘袋時間有所推遲。
按照目前進度來看,山東摘袋進度基本和西北進度持平,目前基本已經大面積摘袋處于上色期,預計2021-2022產季山東、陜西下樹時間基本同步,預計時間為10月5-7日少量下樹開始交易,10月10日左右開始集中下樹。
后市看法
針對于目前現狀,對國慶后現貨市場行情的預測主要有兩點:首先,集中下樹時間延遲,導致霜降(10月23)前客商入庫時間縮短,基于目前果銹偏多,好貨偏少的局面,好貨入庫價格預期偏硬,是否有帶動統貨上漲的局面仍不確定;而霜降后,現貨下滑0.2-0.3元/斤為傳統規律,所以,今年庫外交易量值得重點關注。其次,大幅虧損一年后,客商今年入庫心態仍然較為重要。
綜合來看,以上后市看法都基于開秤價,而開秤價往往決定著一年的行情走勢,影響開秤價的因素很多,包括結轉庫存、市場當前心態、早熟品種價格、期貨行情等等,去年由于各種因素導致開秤價格高開后,對果農而言并沒有長期性利好,原因在于高開稱只能使果農更為被動的自己入庫,而客商、貿易商等靈活性較大,虧損較小甚至小幅盈利。(我的鋼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