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豫蘇皖的19年玉米集中沖擊浪潮日益消退,十月一日前,國內玉米行情有一些抬頭的態勢,但由于市場沒有什么刺激性的消息引導,同時魯、冀的19年玉米逐漸上市,東北產區的一些用糧企業還通過開秤變向壓價,推著東北大軍南下,玉米行情又被按著低下了頭。那么,這樣的行情勢必會影響玉米市場的購銷積極性,導致行情陷入落價死循環,后期有沒有救命稻草把深陷泥潭的玉米拉出來?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周喆認為,如今的玉米對行情失去掌控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越陷越深,想漲只能指望國家出手。
供給各自為戰,需求不斷施壓。如果在十一期間選擇出行,那么一定對各個景區的人海感到苦惱,出去玩的不但風景沒看過癮,還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毫無體驗感。所以多多益善也分事,明顯出去游玩就不在這個范圍內,而賣糧也不在這個范圍內。人多了,就有自己的小算盤,大家一起獲利的時候還好,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和氣生財,可要是趕上大廈將傾之時,那就要可憑本事了。目前的玉米市場就是各自飛的狀態,不知是誰先動的手,玉米價格從新季玉米上市就一直落。行情越弱,供應端就越是慌張,就越急于賣糧,需求端到貨量就越多,收購報價就越低。想要扭轉這樣的局面就只能讓供應端團結起來都不賣,但這難度很大。
去年糧庫牽頭,今年不見動作。去年的玉米行情,之所以能在十一期間扭轉乾坤逼迫用糧企業大幅漲價,除了天氣因素影響產量外,最主要的因素有帶頭的,而且是國家帶頭。去年十月國家隊高調收購18年玉米,雖然數量不多,但多個糧庫2000元/噸以上的價格在當時是極具沖擊力的,哪怕質量要去特別嚴格,很多剛上市的潮糧根本就送不進去,但它在農戶和貿易商心上,插上了一根名為“玉米很值錢”的楔子。在“國家隊”的帶頭引領下,供應端惜售不賣,東北深加工擔心糧源短缺大量拍糧,其他產區深加工大幅上調玉米收購報價,飼料廠也跟漲助燃玉米上漲勢頭,行情一發不可收拾,漲至18年12月。但是,今年的糧庫只見詢價,像華北、西北就有糧庫要收輪換糧的傳言,但只是傳言,沒見靴子落地,供應端沒有分量十足的牽頭人,一盤散沙,需求端一動手敲打,供應端就亂。
無奈囊中羞澀,需求自身難保。羸弱的玉米行情,不只是供應端舉步維艱,需求端也寸步難行。下游需求不好,囊中羞澀的各用糧企業也沒有資本大量消耗玉米,行業開機率遲遲不見好轉,庫存消耗緩慢,對玉米價格的支撐越來越弱,只能將壓力向上傳導,最終所有的壓力都壓在供應端身上,體現在價格上就是不斷下落。
抄底蠢蠢欲動,等待政策信號。雖然玉米行情持續趨弱運行,但對于活躍在供需雙方之間的貿易商們來說,漲跌都是機會,行情下落正是順勢建庫存的機會。抄底誰都想,但誰也不想抄腰上,連續的下落勸退了很多想要抄底的貿易商,都在等待行情的轉折點。不過玉米市場這樣的狀態,指望農戶都不賣或者工廠突然搶糧是很難,農戶難團結,工廠不見兔子不撒鷹,只有政策來攪局,為了保障農民的收益和種植積極性出臺政策的話,那玉米價格行情才會有底,抄底才會活躍起來,價格緩慢復蘇。否則玉米行情要么一步殺到底,要么鈍刀割肉折磨人,就是落。
綜上所述,玉米市場糧源不缺,需求很少,市場供應大于需求的格局難以改變。19年玉米剛上市就遭遇這樣的行情,需求端中是有糧沒賣的農戶難受,沒糧要收獲的農戶鬧心,有庫存的貿易商絕望,沒庫存的貿易商心癢。當然,需求端也好不到哪里去,玉米價格不斷下跌,工廠加工的產品行情也沒辦法好轉。
想要讓農民團結起來只能看國家隊是否發力了。如果有國家隊的引導,那么市場下有底,行情能穩定,還有抄底勢力的推動,向上的動力也有,玉米行情才有反轉的機會。有新糧扛不住的就賣,不差錢的就等一等國家政策,為了小康社會,國家也該動一動,穩定一下軍心。有老糧的就別賭了,量價都沒優勢,還有利息不斷滾動,得不償失。(中國糧油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