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8日消息(記者李鑫 賈鐵生)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大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粳米是大米的一種,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于東北地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粳米產量約4700萬噸,消費量4200萬噸,約占全球粳米產量和消費量的三分之二,市場規模超2000億元。8月16日,粳米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期貨的上市,將與粳稻期貨形成合力,成為一種有效的避險工具,穩定粳米乃至大米的價格,促進行業的發展。
8月16日上午,粳米期貨正式登陸大連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介紹說,目前我國粳米加工行業市場集中度低,中小米廠多,競爭激烈,存在著行業利潤低且波動較大的困境,粳米期貨的出現,提供了一個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穩定經營利潤的有效工具,對于整個行業和單個企業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
王鳳海:粳米期貨上市后,一方面將為行業提供公開、透明且具有前瞻性的價格,加工企業可據此更為合理的安排生產,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粳米產業鏈企業可以利用粳米期貨,對沖價格波動風險,增強防風險能力,進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利于行業整體的長遠健康發展。
期貨合約和規則設計是期貨非常重要的內容。為了發揮粳米期貨的工具作用,大商所在做好風險防控的前提下,重視合約規則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粳米期貨的交割質量標準,在國標基礎上,增加了鑒別陳稻谷的指標(脂肪酸值)、區分粳米和秈米的指標(長寬比)和保障食味品質的指標(堊白度),對國標形成了有益的補充。
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慧卓說,業內非常歡迎粳米期貨的上市,相關從業者對這一期貨穩定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抱有較高的期待。
張慧卓:我們前端的大米加工企業都很盼望粳米期貨的上市,因為對我們企業以及行業來講,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幫助企業合理的安排原料頭寸以及簽訂銷售訂單,對庫存進行合理分配;利于行業的標準化,甚至對前端的種植結構也會起到相應的調整作用。
在粳米期貨上市前,我國有粳稻期貨,粳米期貨上市后,兩者形成合力,將構建完整的稻米產業鏈避險體系。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告訴記者,從兩個品種的功能定位來看,粳稻期貨傾向于服務農戶銷售稻谷和米廠采購稻谷環節的風險管理,而粳米期貨可解決米廠銷售大米和消費客戶采購環節的避險需求,兩者各有側重,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產業。
王鳳海:粳米期貨上市后,大商所一方面將通過系統性的風控舉措保障市場的平穩運行,另一方面將加強市場監控,切實履行好交易、結算、交割、監察等重要環節的監管和服務職責,防控和化解市場風險。
粳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城鄉居民的主要口糧之一,是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卓創資訊分析師賀坦認為,粳米期貨上市后,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再添“新兵”,服務“三農”的領域有了進一步的延伸,有助于粳米以及大米價格的穩定,與此同時,也證明了農產品期貨大有用武之地。
賀坦:近些年,我國農業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講,“是否賣得掉、賣個什么價錢”,變得比“能否種的出來”更重要了。農產品期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未來的供需狀況,相關的從業者可以根據期貨市場的指向,指導安排下一階段的投資和生產,使得供求的差距盡量減少,所以粳米期貨將有助于粳米乃至大米價格的穩定。由于農產品期貨具備有效縮小價格周期的長度和波幅的功能,因此在固定成本較高的行業里,農產品期貨都大有用武之地,相信未來相關的期貨品種會越來越多,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