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農網訊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受降溫等不利天氣條件影響,今年春節以后菜價非但沒有回落,3月份甚至一度達到了十年來的第二峰值。到四月中旬,菜價的季節性回落才“姍姍來遲”。
按照一般規律,蔬菜價格往往在春節前、春節期間出現大漲,春節后季節性大幅下跌,跌幅一般在3%-18%之間。但今年3月份菜價并沒有明顯的回落,并處于近十年同期較高的水平,僅次于2016年歷史價格峰值。
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3月份28種蔬菜全國平均批發價每公斤4.84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8%,較近三年同期均值高7.3%。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分析認為:
唐珂:菜價保持高位的主要原因是2月份南方持續陰雨寡照天氣,中下旬全國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倒春寒疊加,前段時間天氣變化多端,導致節后蔬菜生產進度整體放緩,產量偏低,對蔬菜采收及運輸流通帶來不利影響,品種產地轉換不暢,地產蔬菜和外調蔬菜供應同時趨緊。
以辣椒為例,前段時間市場上辣椒價格持續上漲,3月份全國紅尖椒批發均價突破每公斤10元,較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高3.6%,但一季度均價同比仍然低23.3%,較過去5年同期低14.5%,預計價格仍有一定上升空間。唐珂表示,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大蒜。
唐珂:目前蒜價已連續上漲8個月,3月份全國大蒜批發均價每公斤6.16元,同比持平,一季度均價同比仍低11%,預計后市蒜價將保持上行。但由于當前大蒜庫存量仍處于較高水平,蒜價上漲空間有限。
唐珂指出,從一季度平均菜價看,雖然較去年同期上漲6.4%,但較過去3年同期平均只漲了0.6%,仍然處于相對合理的水平。
唐珂:后期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去年以來菜價總體水平較高,蔬菜種植的積極性普遍提升。據我部調度,2019年全國蔬菜種植面積增加1.4%,天氣持續好轉后,部分地區個別品種集中大量上市,可能出現價格大幅下跌和滯銷賣難的風險。
實際上,菜價下降的苗頭已經開始顯現。記者近日走訪湖北省南漳縣的農產品市場發現,隨著氣溫的不斷回升,大量本地蔬菜陸續上市,一度居高不下的菜價終于開始回落。
湖北南漳雅斯超市蔬菜課負責人陳婧麗:菜價在過年的基礎上全部掉下來了,幅度相當大。估計溫度高了之后,葉菜還會降價。
上周,北京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表現出連續下降的態勢,周內價格降幅比較明顯。北京新發地市場分析師謝磊介紹,上周末,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2.67元/公斤,比前一周的2.90元/公斤,下降近8%。
謝磊:上周蔬菜的整體價格呈現出穩步下行的態勢,周環比降幅明顯。姍姍來遲的季節性下降在重新啟動,隨后的一段時間內,還會有一些蔬菜的價格進入下降的行列,整體菜價還有繼續回落的空間。
從北京市場情況來看,近期蔬菜供應地明顯北移。到上周末,除少量品種蔬菜來自海南、云南、廣西、四川之外,其他大部分蔬菜均來自長江以北地區。分析師謝磊表示,隨著江蘇、山東、河北、遼寧產區冷棚蔬菜大量上市,北方產區蔬菜供應已經開始快速由暖棚生產向冷棚蔬菜過渡,這是近期菜價明顯回落的主要原因。
謝磊:從4月中旬開始,北方產區春季蔬菜將相繼進入收獲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一段時間內將會形成批量上市條件,特別是前期價格偏高的蔬菜,在這期間的降幅會比較明顯。菜價遲來的季節性下降趨勢在隨后的一段時間會相對充分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