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農網訊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眼下正是大棗大量上市的時間,也是棗農集中售賣鮮棗的時候。根據市場調研,在最近的幾個星期里,各地大棗的價格表現平平,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滯銷。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對于棗農來說,未來幾天大棗會迎來一撥價格上漲嗎?是應該抓緊售賣還是需要等一下行情?
周平龍是山西省稷山縣稷峰鎮的棗農,種了10多畝的稷山板棗,他說今年板棗豐收了,但是價格卻不盡人意。
周平龍:產量還行,價格不行,前幾年10元一斤,今年6元一斤。
周平龍說,除了價格低,今年板棗賣起來也比較困難。
周平龍:不好銷售,今年差多了,一天賣幾斤棗,沒人來收,客商少。
稷山板棗是一個比較知名的品牌,幾年前價格一直不錯,近年來受到普通棗的沖擊,價格一路下滑。
棗農周平龍的遭遇不是個案,統計數據顯示,不論是品牌棗還是普通棗,2018年的行情整體表現都很平淡。卓創資訊分析師賀坦:
賀坦:眼下臨近中秋,大棗的行情有一定的起色,銷售量也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增加是相對的,現在市場表現非常好的新疆若羌棗,統貨價格一斤13塊錢左右,比去年的15塊錢差很多,其他的棗大部分價格也比往年差,有的小散棗農干脆不賣了。
賀坦說,今年大棗的行情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從上市初到現在的上市高峰期,價格波動不大,二是行情不熱,中秋節也沒有大幅拉升價格,三是普通棗價格很低,品牌棗較往年出現了較大的跌幅。賀坦認為,大棗的供應充足是其中的一大主要因素。
賀坦:這幾年,我國大棗的種植面積連年增長,新疆、陜西、山西、山東等地擴種比較明顯,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大棗的產量為424萬噸,2012年達到460萬噸,2017年猛增到824萬噸。此外,今年大棗坐果的關鍵時期主產區雨水較少,各地大棗出現了豐產的情況,大棗價格上漲失去了支撐。
大棗只是果品的一種,它的消費也面臨著其他果品的競爭,比如在上市初期,有西瓜、哈密瓜參與競爭,上市高峰有葡萄、桂圓、香蕉等果品參與競爭,賀坦說,今年其他果品的豐收也導致了大棗消費的減弱。
賀坦:西瓜、葡萄等幾大水果今年全部豐收,各種水果價格比較便宜,直接影響了大棗的消費量,也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了大棗滯銷的情況,這些都帶弱了大棗的行情。
大棗豐收和大棗替代品的豐收,導致今年大棗的行情弱勢,弱勢讓市場上的炒作行為降溫,也維持了大棗行情穩定。因此分析師賀坦建議種植戶,如果想在一個月內銷售鮮棗,那就越早銷售越好,不必期待中秋節帶來的小幅上漲行情,如果暫時不賣,一定要有合格的倉庫,保護好大棗的品質。
賀坦:干棗往往做成紅棗核桃粉等食品,但這幾年紅棗加工企業在明顯增加,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對棗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建議種植戶無論是賣還是儲存都要有分級的觀念,質量好的棗可以做適當的儲存,品級一般的棗還是得越早賣越好,無論采取何種儲存方式,大棗在儲存中的消耗都是比較大的。(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