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進入9月,各大產區的獼猴桃開始大批量成熟上市,市場上紅心、綠心獼猴桃也逐漸多起來。河南省西峽縣的獼猴桃種植戶告訴記者,雖然今年他們的獼猴桃產量會下降,但是賣果子的收入卻增加了。今年的獼猴桃行情如何?產量下降了,為何收入反而增加了?
在河南省西峽縣一個獼猴桃標準化種植基地,種植戶李烈鈞正在跟新西蘭佳沛中國區的負責人一起查看今年果品的質量。李烈鈞說,他的這片種植基地有680畝地,種的都是當地品種的獼猴桃,前幾年果品質量參差不齊,銷售的情況并不是很好。從去年開始,李烈鈞與新西蘭佳沛公司簽約,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標準化種植。
李烈鈞:有比較大變化。第一產量大幅度下降,在原來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整體果實品質比以前好得多。我感覺這樣種植更合理,對長期收益有好處,綜合收益大得多。過去果子積壓,自己得儲存,現在只在基地不出去,都有人直接簽合同。
產量下降,果品質量提升,收入增加了。新西蘭佳沛公司中國供應鏈總經理岳群斐介紹,這得益于他們與當地農戶因地制宜的合作模式。
岳群斐:我們和農戶簽約的時候,是以商品果簽的,分為一級果和二級果。一級果按市場價的1.8倍收購,二級果低于市場價收購。這是一種商業合作模式,鼓勵農戶更好的生產一級果。現在預測一級果占在70%到80%左右。
岳群斐說,從去年開始,他們嘗試與當地的中小型種植戶簽約,前期為提供免費農藥、化肥和技術管理服務。后期果品成熟后,公司還負責包裝、冷鏈物流運輸、銷售對接等全鏈條的運營管理。而與河南省西峽縣合作,也正是看到了當地獼猴桃種植條件和基礎上的優勢,以及當地在獼猴桃產業上遇到的發展瓶頸。
河南省西峽縣縣長周華鋒:目前獼猴桃市場遇到了一些問題。按照目前的管理水平和商品果質量,價格提升空間已經不大,并且遇到了一些特殊氣候條件影響,可能會產生滯銷。所以提升管理水平,引進新品種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大事。
對于將獼猴桃新品種引進到中國,新西蘭佳沛公司中國區的負責人表示,他們的新品種種植已經在日本、韓國、意大利、法國等地成功,如果要引進中國,需要在法律層面進行保護。對此,中國新品種保護委員會副會長常凌霄分析,應該在法律法規逐步完善的基礎之上,完善市場,刺激我們國家自己的研發機構和生產者研發新產品。
常凌霄:如何讓國外好的新品種放心的在國內種植?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法律法規問題。同時通過市場、法律法規逐步完善,也會刺激國內研發機構和生產者對新產品進行研發。(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