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農網訊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夏種主要作物是玉米和大豆,目前多地已開始播種。這些年國家調整種植結構,調減玉米面積,鼓勵種植大豆,2017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連續第二年增加。
與此同時,去年玉米產量也在增加且收益不錯。眼下又要播種了,農戶的種植規劃將如何制定?未來大豆市場行情如何?
近日記者走訪貴州遵義市紅花崗區、匯川區多家農貿市場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的大豆價格與去年和今年年初相比沒有出現明顯漲價或降價的情況。
匯川區大豆商販李先生:大豆零售大多賣的是3塊3這個價格,沒有漲也沒有跌。
紅花崗區大豆商販張女士介紹,目前市場上大豆的零售價格從3塊到6塊不等,外地大豆的價格明顯比本地便宜一些。
張女士:本地黃豆6塊錢一斤,外地黃豆4塊錢一斤。外地黃豆就要便宜一點,本地都要貴一點。黃豆(價格)沒有波動。
據了解,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持續推動下,玉米播種面積繼續調減,而2017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連續第二年增加。截止至2018年5月中旬,大豆價格為3830.3元/噸,同比5月上旬價格下跌40.2元/噸,跌幅為1%。從卓創資訊分析師張瑾節給出的數據中不難看出,眼下大豆行情并不樂觀。
4月以來,南北大豆價格持續小幅下跌,主因是2017、2018年度大豆產量增加,消費較為疲軟。目前黑龍江綏化海倫商品豆裝車價1.76-1.78元每斤,較4月初跌0.06元每斤;安徽亳州商品豆裝車價1.90元每斤,較4月初下跌0.20元每斤。
據了解,2017年玉米單產狀況較好,種植收益預計較好。而大豆連年增產后價格下行壓力大,且大豆市場容量遠小于玉米,因此玉米、大豆的比較收益可能將再次向玉米傾斜。分析師張瑾節認為,2018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有下滑的可能。
張瑾節:卓創預計本年度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約減少20%、河南大豆種植面積約減少23%,安徽大豆播種面積約減少6%,全國大豆播種植面積約較上年度至少下降11.83%。
從2014年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到2016年大豆生產性補貼政策,大豆價格市場化改革態勢已明朗,大豆價格將主要受供求因素決定。但由于今年大豆補貼政策下達時間較晚,對市場影響較小,農民受到種植效益驅動,更多選擇種了植玉米。
張瑾節:由于今年大豆補貼政策下發過晚,許多地區農戶已經采購了種子并完成了底肥的工作,因此改種大豆的農戶并不多。
2017年黑龍江省種植結構調整效果顯著,玉米價格上漲,但這也給2018年種植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增加了難度。為此,今年黑龍江加大了大豆生產者補貼力度,鼓勵農民轉種大豆。不過,農民仍有顧慮:大豆單產明顯低于玉米,此外,大豆補貼都是秋收后才會發放,還有農民普遍認為大豆銷路不及玉米暢通,因此播種計劃還是猶豫不決。
在分析師張瑾節看來,今年大豆行情雖然不算樂觀,但隨著種植面積有所縮減,價格有可能會上漲。
張瑾節:今年的大豆行情雖不樂觀,但下一年度種植面積的縮減將減輕大豆的供應壓力,大豆價格或高于今年。在種植方面我們建議東北種植高蛋白品種,南方種植早熟或徐豆等優質雜花豆為主。(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