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轟”施基肥法,是指將有機肥、生物菌肥、遲效性磷鉀肥、絕大部分氮肥,在秋季果實采收后,一次性施入的方法。“一炮轟”施肥法可減少全年肥料施用次數,減少果園用工,降低生產成本,是近年許多果區(qū)果農普遍應用的一種施肥方法。
采用“有機肥墊底,化學肥料增效,生物肥料加勁”的“一炮轟”施肥法,可保證多種營養(yǎng)元素同補,有利于樹體均衡吸收,避免營養(yǎng)失衡。
1)蘋果樹年生長過程中營養(yǎng)利用特點。在蘋果樹年生長周期中,6月份以前生命活動所需營養(yǎng)以利用樹體貯藏養(yǎng)分為主;6月中旬后,春梢迅速生長結束,短枝、葉叢枝上的葉片發(fā)育完全后,開始轉向利用當年養(yǎng)分為主。而樹體貯藏養(yǎng)分的多少,以及貯藏養(yǎng)分的分配利用狀況,對樹體發(fā)育和開花坐果影響較大。整個樹體的營養(yǎng)水平、葉面積增長速度和最終大小,與葉片對光能的利用率等有密切關系。“一炮轟”施用基肥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樹體貯藏營養(yǎng)水平,滿足6月份以前樹體生命活動對養(yǎng)分的需求,對開花、坐果、新梢生長均十分有益。
2)營養(yǎng)轉化規(guī)律。肥料施入土壤后,要進行一系列分解轉化,才能被蘋果樹根系吸收。根系將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礦物質合成轉化為有機營養(yǎng),才能供樹體利用,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肥料種類不同,完成轉化的時間長短不一,一般氮素所需時間短,像碳銨施用后1個月就可發(fā)揮肥效。而磷、鉀肥所需時間較長,通常稱為遲效性肥料。有機肥料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緩慢分解,才能被作物吸收,因而將有機肥與磷鉀等遲效性肥料一次性施入,在土壤中完成轉化,供給樹體生長需要是完全可行的。春季萌芽、展葉、開花、抽枝、坐果比較集中,對氮肥的需求量較大,生產中常用的氮素肥料——尿素施入土壤后,發(fā)揮肥效大體得2個月,冬季施入后溫度低,根系生長弱,完成吸收轉化就可滿足春季生長之需,較之春季施用效果好。
3)“一炮轟”施肥方法。“一炮轟”施肥最好采用撒施法,將各種肥料均勻撒在地表,然后淺旋耕。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施肥均勻,肥料與根系接觸點多,肥料當季利用率高。如果肥料少,最好集中施用,可開環(huán)狀溝或放射狀溝,將肥料均勻施入溝內,與表土混勻,埋溝即可。
4)“一炮轟”肥料的種類。包括有機肥、生物菌肥、磷鉀肥年施量的全部、氮肥年施量的70%,一般按每生產200斤果實施用優(yōu)質農家肥300到400斤、五氧化二磷6兩、氧化鉀一斤2兩、氮8兩的標準施用。
5)“一炮轟”施肥時期。在9—10月施入最好,因為肥料的吸收是靠葉片蒸騰作用作動力的,施用越早,樹體吸收越多,越有利于增加樹體貯藏營養(yǎng),同時施肥過程中所傷根系愈合越好。生產中應合理安排果園工作,盡量適期施肥,以提高施肥效果。一般9月份氣溫高,葉片全,蒸騰作用旺盛,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當季利用率高,10月份雖然葉片較完整,但氣溫下降,葉片蒸騰作用相對減弱,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的吸收利用狀況就不及9月了。進入11月份,氣溫持續(xù)下降,葉片開始脫落,葉片蒸騰作用變得越來越弱,基肥施用后當季吸收利用率極低,因而生產中針對施肥效果有“9月金,10月銀,11月之后像爛銅”的說法。
6)“一炮轟”施肥部位。施肥部位的確定,要綜合考慮根系分布狀況、肥料種類、立地條件等因素。一般根系中的主要吸收根——毛細根水平分布范圍與樹冠相當,即樹梢擴張到的地方均有毛細根生長,因而水平施肥部位應以樹梢外緣以內為準;蘋果主要吸收根垂直分布范圍在地表下20~30公分。肥料中有機肥提倡深施,由于蘋果根系有向肥性,有機肥深施可引根下扎,有利于樹體利用土壤深層的水分和養(yǎng)分,提高樹體抗性,因而有機肥施用深度應在地表30公分以下;化學肥料中磷、鉀元素的移動性差,特別是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顆粒固定,根系長不到的地方便無法吸收,因而化學肥料應適當淺施,施肥深度一般以表下20~25公分為宜。
7)“一炮轟”施肥注意事項。
“一炮轟”施肥的施肥量應根據生產水平和投資能力靈活掌握,量要有保障,才能達到省工的效果。
“一炮轟”施肥要注意各營養(yǎng)元素間的比例,盡可能做到平衡施肥,以保障各營養(yǎng)元素均衡利用,防止營養(yǎng)供給失衡,影響肥料吸收利用,出現浪費現象。
施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特別是畜禽糞便,在施用前一定要進行集中堆漚,完全腐熟,殺滅其中所包含的病菌蟲卵,減少施用后的危害。如果來不及堆漚,施前最好噴用殺蟲劑,控制蟲害。
生物菌肥應在施用充足有機肥的基礎上施用。秋季施用要盡可能提前,防止施用過遲,氣溫太低,影響效果。不要在中午陽光太強時施用生物菌肥,防止菌類被強光殺滅,影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