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梨果上,常有黑色、灰黑色凸起或凹陷的小黑斑出現,嚴重影響梨果的外觀和商品價值,給果農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根據研究發現,該黑點(斑)的發生主要包括5個類型,具體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一、黑點(斑)類型
1.梨木虱為害型。梨木虱黏液隔袋滲入侵蝕果面可產生黑斑,呈褐色或黑色,形狀不規則,嚴重者果皮脫落,果面凹陷。梨木虱也可入袋刺吸果面并分泌黏液,呈內淺褐色、外圍黑褐色、大小不同的斑點,斑點周圍果面呈黑褐色或黃褐色。
2.黃粉蚜為害型。黃粉蚜入袋后刺吸果汁,表皮受害處先形成直徑1毫米左右黃褐色暈圈,漸成圓形壞死黑點,后變為月牙形或圓形紅褐色斑點,嚴重者數個壞死點連成腐爛塊。
3.藥害型。套袋前噴藥不當;套袋后,袋內濕度大,藥液流入袋中不易蒸發,在高溫下,使用易生藥害的農藥更易產生藥害。噴藥當天或次日即可出現藥害癥狀,主要集中在萼端,有時可見水流痕跡,呈條狀分布。
4.病害型。梨黑點病多由病原菌侵染引起,主要致病菌為細交鏈菌和粉紅單端孢菌。高溫、高濕是致病的主要條件,套透氣性好的果袋發病輕。
5.缺鈣型。由于缺鈣,在梨果生長中后期,下部便會出現黑點(斑)。
二、防治黑點(斑)的措施
1.選用通透性好的紙袋,套袋時扎緊袋口,嚴防藥液流入。盡量選用不生藥害的農藥。
2.套袋前,選用氨鈣寶800倍液,噴布1~2次,既防治了黑斑病,又促進果面蠟質層的形成,使果面光潔,水心病輕,貯藏期延長。
3.防治病蟲害。花后是梨木虱、黃粉蚜卵孵化盛期,也是越冬病菌分生孢子大量散發期,因此,此期應噴殺菌、殺蟲劑:5%來福靈乳油4000倍液+1.8%阿維菌素5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5000倍液。套袋前,噴布1次5%來福靈乳油4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5000倍液+80%代森錳鋅800倍液。6月上旬至7月中旬是黃粉蚜轉果入袋為害期,應經常解袋檢查,如有入袋為害,應及時選擇內吸、熏蒸作用強的農藥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