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褐斑病主要危害蘋果的葉片,是導致蘋果早期落葉的主要病害。近年來,由褐斑病導致的落葉早期落葉使一些果園損失慘重,成為果農心中抹不去的痛。對付褐斑病,與其在發病后下猛藥花大本錢治療,不如早觀察早發現早預防,或者一經侵染就將其及時殺滅,從而保證果園不會因落葉而遭受太大的損失。
一、褐斑病發生與危害
蘋果褐斑病在病葉上越冬,越冬存活后的病菌,在第二年春季多雨高濕(澆地,低洼,密閉,感病品種)的氣候條件下,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種子)。借風(遠距離)雨(近距離)傳播,從葉的正面或背面侵入,以葉背為主,潛育期6~12天,潛育期隨氣溫升高而縮短。病菌從侵入到引起落葉需要13~55天。5至7月份是褐斑病的侵染期。田間一般從6月中旬開始發病,7至8月份進入盛發期。褐斑病在田間分布有明顯的發病中心。初侵染的病斑,主要發生在樹體的下部,接近地面的葉片上,隨雨水的飛濺逐漸向上蔓延。因此,褐斑病的發病順序,先是地面和內堂的葉片,再到樹冠外圍的葉片。葉片發病時,一個葉片上常有2-3個病斑,在藥液刺激后葉片很快發黃脫落。
二、褐斑病發生的原因
雨多樹弱,通風透光差,管理粗放,病蟲為害嚴重,連年環剝,地下管理不到位等,是褐斑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氣侯條件;冬季濕潤、春雨早,且多雨的年份,有利病害發生流行,特別是春秋雨季提前且降雨量大的年份,病害大流行。連陰雨過程十分有利褐斑病的侵染。從6月底進入連陰雨季節,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有利于蘋果褐斑病菌的滋生和蔓延。因此今年發病早,發病重。紅富士是主栽品種,屬易感病品種。今年蘋果褐斑病為中等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在42萬畝左右。
(二)果園密閉易感病;今年由于多數果園座果率偏高,最近連續高溫干旱,樹體營養不足,小年樹,樹勢衰弱,加之果園密閉,通風透光不良,偏施氮肥,以及連陰雨后不及時用藥劑防治,也是病害發生與擴展的主要原因。
(三)防治措施不力發病重;褐斑病病菌侵染后。保護性殺菌劑或不對癥的治療性殺菌劑,不能殺死已侵染的病菌,病菌在葉片內繼續繁殖和蔓延。因此;及時選用對癥治療性殺菌劑才能有效防治褐斑病。治療褐斑病的藥劑有甲基托布津、多菌靈。
(四)錯過防治的關鍵時期危害重;褐斑病侵染后,未適時(連陰雨后1周內)的使用治療性殺菌劑,因而葉片發病變黃。
(五)沒有“對癥下藥”防治效果不明顯;大部份果農把褐斑病和斑點落葉病分不清楚。選用治療斑點落葉病(多抗霉素、三唑類)的藥劑來防治褐斑病,沒有達到對癥下藥的目地。造成褐斑病大量落葉。(田間表現褐斑病重的果園銹病輕,銹病重的果園褐斑病輕)
三、褐斑病的防治技術
在防治措施上,應以預防為主,突出一個“早”字,在花后、雨前和雨后3個時期噴藥防治。原則上雨后必須噴治療性殺菌劑,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等。無雨定期噴治療加保護劑,發病前用保護劑,如“索富托、撲海因”等;發病初期改為內吸治療劑(唑類殺菌劑戊唑醇、氟硅唑等和一些與此復配的藥劑,如多菌靈或甲基硫菌靈等),達到延緩抗性、增加藥效的目的;雨季噴藥加滲透劑,可延長藥效期。噴時注意用足藥液(每畝400~500斤藥液為宜),多雨15天、干旱20天噴一次藥。噴藥要周到細致,樹冠內外、上下和葉片的正反兩面都要均勻著藥。在噴殺菌劑的同時混配適當的殺蟲劑防治金紋細蛾、紅蜘蛛、桃小食心蟲等。重視葉面噴肥;改環剝成花為增加營養控水成花。
1、清除病源;褐斑病菌主要在落葉上越冬,清除果園內及果園附近的病落葉可大大減少越冬菌源。
2、果園管理;合理修剪,可增加果園的透光條件,降低園內的相對濕度,能有效減少病菌的侵染。合理施肥灌水,能增強樹勢,延緩發病葉片的脫落速度。
3、藥劑防治;應及早動手預防。蘋果褐斑病,高發期雖出現在6至8月份,但防治的關鍵時期卻在5至7月份出現連陰雨過程的前后。這期間如果出現大于5mm,兩天以上的連陰雨過程,雨后1周內應噴施對癥治療劑,用藥的時間不應遲于10天。使用保護劑,時間應選擇在連陰雨來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