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梨樹需肥和吸肥特點
梨樹一年中主要需肥時期為萌芽生長和開花坐果期、幼果生長發(fā)育期和果實膨大與成熟期三個時期。在這三個時期中,應根據(jù)不同器官生長需肥特點及時供給必要營養(yǎng)元素。
1.萌芽生長和開花坐果期
春季萌芽生長和開花坐果幾乎同時進行,由于多種器官生長,消耗樹體養(yǎng)分較多。通常前一年樹體內(nèi)儲藏養(yǎng)分充足,翌年春季萌芽整齊,長勢較強,坐果率高,對果實發(fā)育和品質都有重要影響。
2.幼果生長發(fā)育期
坐果以后,果實迅速生長發(fā)育,北方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此時發(fā)育枝仍在繼續(xù)生長,同時果實細胞數(shù)量增加,枝葉生長處于高峰,都需要大量營養(yǎng)物質供應;否則果實生長受阻而變小,枝葉生長減弱。這一時期樹體養(yǎng)分來源是樹體原有儲存養(yǎng)分和當年春季葉片本身制造的養(yǎng)分,共同供給幼果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3.果實膨大和成熟期
這一時期為8月至9月中旬。果實細胞膨大,內(nèi)含物和水分不斷填充,果實體積明顯增大,淀粉水解轉化為糖和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的速度加快,糖酸比明顯增加,同時葉片同化產(chǎn)物源源不斷地送至果實,果實品質和風味不斷提高,是改善和增進果實品質關鍵時期。梨樹吸收磷最多的時期是在落葉前后和萌芽前后,主要用于根系生長和根系開花;吸收鉀肥最多的時期是果實膨大期,鉀肥能夠促進碳水化合物向果實中轉移和提高果實的糖分含量;梨樹吸收氮素相對較多的時期是萌芽后和落葉前,主要是促進子葉生長和光合作用。
二、梨樹適宜施肥量
基肥以有機肥料為主,如堆肥、廄肥、圈肥、糞肥以及綠肥、秸稈、雜草等,混加少量氮素化肥;施肥量一般占全年果樹施肥總量的70%,具體每畝施肥量按每生產(chǎn)1千克梨施1.5~2千克優(yōu)質農(nóng)家肥標準施入,一般盛果期梨園每畝施3000千克以上。梨樹專用控釋肥配比可選擇16-7-16、15-7-18、16-7-16、15-7-18等,應用控釋肥表現(xiàn)為樹勢強壯,葉綠素含量增加,葉片濃綠較厚;果實單果重增加,均勻,結果多,產(chǎn)量增加;顏色鮮亮,有效提高果實糖度、硬度和維生素C含量,品質提高明顯。土壤追肥的施肥量以當?shù)氐耐寥罈l件和施肥特點確定,一般盛果期每株2.5千克左右。
三、梨樹適宜施肥時間
基肥在秋季果實采收后施入。控釋肥在春季萌芽前一次性施入。土壤追肥以化肥為主,生長期一般每年追肥3次,第1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為主;第2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實膨大期,以磷鉀肥為主,氮磷鉀混合使用;第3次在果實生長后期,以鉀肥為主。
根外追肥應根據(jù)樹體生長和結果需要結合噴藥進行,一般每年噴4~5次,生長前期2次,以氮肥為主;后期2~3次,以磷鉀肥為主,可補施果樹生長發(fā)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常用肥料有尿素(0.2%~0.3%)、硼砂(0.1%~0.3%)、磷酸二氫鉀(0.2%~0.3%)等;根外追肥宜避開高溫時間;最后一次根外追肥在距果實采收期20天以前進行。
四、梨樹適宜施肥方法
施基肥的方法一般多采用環(huán)狀溝施、放射狀溝施等法,溝深40~60厘米;控釋肥在離樹干1米處向外挖6條深20~40厘米、寬20~30厘米的溝,長度可到樹冠外緣,將肥料施入蓋一層土并混勻后覆土澆水。溝施肥料時偶爾會切斷部分根,要注意防止傷根較大,施肥時要隔年變換挖溝位置,擴大施肥面。土壤追肥的施肥方法是樹冠下開溝,溝深15~20厘米,追肥后及時灌水;最后一次追肥在距果實采收期30天以前進行;限制使用含氯化肥和含氯復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