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棗樹環剝也叫開甲,是廣大棗農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的提高冬棗座果率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冬棗樹環剝是提高座果率的關鍵技術之一,但是,環剝并不是萬能的,它是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基礎上,在樹勢生長健壯的情況下,對營養生長旺盛而不易結果的旺樹或旺枝采取的一種調節性措施。它的基本原理是通過環剝或環割,切斷韌皮部,暫時中斷地上有機營養向根部運輸,相對地提高地上樹體的營養水平,滿足開花座果及幼果早期生長發育的急需,提高座果率和棗果品質。同時,環剝又是一項技術要求高、操作性強的措施,如果使用不當,不僅起不到提高座果率的作用,還會造成樹勢嚴重衰弱,影響冬棗產量,甚至造成死樹。因此,環剝必須科學合理地采用。
第一,確定適宜的環剝對象。
是否環剝,要根據樹齡、樹勢等因素合理確定,并不是所有的樹或枝都要進行環剝。
以下幾種情況需要對樹或樹枝環剝:
(1)樹齡3年以上,樹干直徑5厘米以上,生長旺盛的大樹;
(2)栽植密度較大,需控制生長的旺樹;
(3)生長較旺的輔養枝;
(4)樹冠較偏,需控制生長的骨干枝。
以下情況不要進行環剝:
(1)因土壤肥力條件較差,樹勢生長較弱的樹;
(2)因去年環剝較重,今年樹葉發黃,棗吊生長短小的弱樹;
(3)樹齡3年以下,需加快生長的幼樹。
第二:選擇最佳的環剝時間。
環剝時間一般選在盛花初期,大部分結果枝棗吊開放6-8朵花時(注:專家建議4-6時進行環剝)。具體的環剝時間要根據棗花開放數量和天氣情況而確定,選擇環剝后近期無大風大雨,氣溫達24度以上的晴天進行。
第三:使用鋒利的環剝工具。
常用的環剝工具有專用環剝刀、鐮刀等,無論使用哪種環剝工具,刀刃必須鋒利、無病菌侵染。
第四:選擇適宜的環剝部位。
根據近幾年觀察,提倡在冬棗樹骨干枝或輔養枝的基部進行環剝,不提倡環剝主干;對結果幼樹,可以在中心干的上部或主枝中下部進行環剝,達到局部結果的目的。特別注意的是,全樹要留取1/5左右的枝量不進行環剝,作為樹體的營養枝,起到養根壯樹的作用。(注:根據近幾年群眾的管理經驗,環剝時營養枝留取的數量,三年生冬棗樹可以留1/3左右的枝量,四年生冬棗樹可以留1/4左右的枝量,五年生以上冬棗樹可以留1/5左右的枝量。)
第五:嚴格按技術規程操作。
首先刮去環剝部位的枝干粗皮,用環剝刀在刮皮部位上部斜向下向內橫切一圈,深達木質部,再在下部斜向上向內橫切一圈深達木質部,將韌皮部分切斷扒出,使切口寬窄一致,平整光滑,切口對齊,即完成整個環剝過程。環剝寬度要根據樹齡、樹勢而定,一般控制在枝干直徑的1/15—1/10,成齡壯樹可適當寬些,0.5-0.7厘米左右,幼齡結果樹要適當窄些,0.3-0.4厘米左右。環剝深度為不傷及木質部為宜,如果環剝過深,損傷了木質部,則損傷處長時間流淌樹液,影響環剝口愈合。
第六:環剝后應注意的問題。
環剝后5-6天用菊酯類殺蟲藥如立功、吡蟲啉、艾美樂等加0.2%硫磺粉噴環剝口,以后每隔6-7天噴一遍殺蟲藥,保證環剝口不生甲口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