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國的陽歷歷法沒有傳入我國之前,我國古人都是在用農歷,也即是陰歷。古人根據太陽自轉的規律,編制了二十四節氣,以方便生產。其中而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便是一年的開始,寓意春天到了,萬物開始復蘇。在陽歷歷法傳入我國后,我國是陽歷與陰歷共用,這就會出現陰歷與陽歷出現誤差的情況,這種情況便會導致在某一些年份會沒有立春,在農村老人的嘴里便被稱為“寡婦年”。
“倒春寒”是指在春季前期的時候,氣溫會回暖,但在春季末尾時期會突然出現斷崖式降溫,這種天氣現象便被稱為倒春寒,而歷史上,大部分的倒春寒天氣都出現在“寡婦年”年份,這也是為何古人會把“寡婦年”與“倒春寒”聯系在一起的原因。但“倒春寒”其實是受強大西北季風影響,出現正常的天氣降溫現象,與“寡婦年”并沒有多大的關系。
古代人民耕種都是靠天吃飯,年成的好壞大多數時間都是取決于天氣情況。在“寡婦年”年份,由于少了立春這個重要節氣,古人便會覺得一年的收成會受到很大影響。而且在由于倒春寒天氣會為農作物帶來嚴重危害,嚴重影響古代人民的收成,所以,古人才會覺得“寡婦年”是不好的年份。
最好還是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及早應對。
怎樣預防倒春寒?
1.涂白法。這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早春對樹干進行涂白,能有效減少樹體對太陽能的吸收,使樹體溫度回升緩慢,推遲樹芽萌動。
2.灌水法。對果園進行灌水,能明顯降低地溫,起到推遲果樹萌芽和開花的作用。
3.培土包扎法。結合冬季施肥在樹干四周培土40公分高左右,成饅頭形。用稻草或塑料薄膜包扎樹干對果樹樹防凍也有明顯的效果。
4.噴藥法。在果樹萌芽前,用0.25%-0.5%的萘乙酸鉀鹽溶液噴灑樹枝,能抑制花芽萌動,提高抗寒能力。在倒春寒和晚霜來臨之前,對正在開花的果樹噴灑0.3%-0.6%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增強花蕊的抗寒性。還可結合對病蟲害的防治,適時向樹冠噴灑低濃度的食鹽水,這樣既可以防止病蟲害又能有效地減輕花芽的凍害。
5.防風法。在果園的風口處設立防風屏障,能使樹體免受或少受倒春寒及晚霜等惡劣氣候的侵襲,減少果樹凍害的發生。
6.遮蓋法。用塑料布、草簾、葦席、苫布等遮蓋果樹,保留散發的地熱,阻擋外來寒氣的侵襲,從而起到減輕霜凍的作用。此法在幼齡果園或低干矮冠的樹種上采用最為適宜。
7.熏煙法。果園熏煙能夠減少土壤熱量的輻射散發,抵御冷空氣入侵,提高果園內的溫度,改善果園小氣候。可用易燃的作物如桔稈、干草、落葉、稻糠等混在一起,在每畝果園里堆放3-5堆,當夜間溫度降至0℃時,即可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