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棗設施栽培技術近年來得到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冬棗以往的生長環境和生長發育時期。冬棗施肥應按照生長發育進程進行,以充分發揮肥效,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201 3~201 5年在陜西省大荔縣東部黃河古道老崖上的安仁鎮小坡村10個大棚進行冬棗高效施肥試驗,對照為大棚冬棗常規施肥。試驗結果表明,設施冬棗高效施肥比常規施肥可提前20 d成熟,棗果品質提升,摘心及用藥次數減少,減輕人工強度,經濟效益明顯。
1施肥時期
1、基肥
基肥是全年施肥的主體,是供給棗樹生長,發育的基本肥料。秋季是施基肥的最佳時期,秋季施用基肥能增加樹體的貯藏營養,滿足翌年春季萌芽、花芽分化和開花坐果的需要。施肥時期在棗果采收以后為最佳,秋季提早施肥,可提高秋末棗樹葉片的光合效能,為翌春棗樹抽枝、展葉、開花、結果打下基礎。施肥過晚,根系趨于停止生長,吸肥力差,肥料損失量較大。
2、追肥
追肥必須在生長季棗樹最需要養分之時施用。追肥時期不正確,便達不到追肥的目的,有時還起反作用降低冬棗產量和品質,造成人工和肥料的浪費。根據冬棗物候期的特點,追肥主要分四個時期:
在4月上中旬萌芽前追肥冬棗樹春季的萌芽、生枝(含棗吊)、展葉、花芽分化、顯蕾、開花、坐果幾個時期重疊,且花量大,花期長,需要養分多且較集中,如果此期養分不足,易導致花芽分化不良和坐果率低等現象,直接影響果實的產量和品質。對于基肥施用不足或樹勢衰弱的棗園,這次追肥尤顯重要。施肥以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肥。其作用是使棗樹萌芽整齊、枝葉生長健壯,有利花芽分化。
在5月中旬花期追肥此次追肥要以氮促芽,以磷促根、適量施入鉀和中微量肥。此次追肥的作用是促進開花坐果,提高坐果率。避免因物候期重疊養分競爭激烈導致大量落花落果。
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果期追肥冬棗果實采收較晚,秋季施基肥時氣溫和地溫都在逐漸降低,根系吸收養分的時間和強度都比夏季低得多。并且被吸收的養分在樹體內的回流時間比一般果樹也短得多,貯藏器官貯藏的營養不足以保證中、后期棗樹的生長發育,加之春季不宜大量施肥,故在幼果期及以后,追肥就顯得特別重要。
在8月上、中旬果實迅速生長期追肥冬棗進入中后期生長發育,施肥對果實膨大和著色作用十分明顯,此次對肥料種類的選擇尤為關鍵,采用進口高質量高鉀型速效肥料對產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升作用極為明顯。在此期預防日灼和裂果的工作十分重要,在養分管理上,要注意及時補充鈣和硅。進入中后期,因花期環剝環切導致的葉片老化問題會日益嚴重,除適量補氮(氮過量會嚴重影響果實著色)外,還應繼續加強鎂、鐵和銅等中微量元素的補充。
3、葉面噴肥
葉面噴肥又叫根外追肥,效果明顯,但肥效期較短,僅幾天時間,因而只能作為重要生長時期增補施肥的方法,不能替代土壤施肥,可在生長前期和結果高峰期實施。葉面噴肥不僅對棗樹葉片光合作用有促進作用,而且,也相對提高了冬棗樹的結果能力。另外,還能避免磷、硼等元素基施時易被土壤固定的缺點。冬棗樹前期施用葉面肥料,可促進營養生長和花蕾的發育;花期和幼果期施用,可促進坐果和幼果的生長發育;果實生長高峰期施用,可促進果實、根系生長,增進果實的產量和品質;后期施用、可提高葉片養分的含量,減緩葉片衰老速度,提高樹體貯養水平,也為來年棗樹的生長發育奠定了基礎。葉面噴肥簡單易行,用肥量少,見效快,增產顯著。葉面噴磷肥吸收率為20%~50%,而土壤施磷肥,吸收率僅為6%~9%。肥液噴到葉面后,一般1 5 min到2 h就能被葉片吸收,尿素噴布2~3 d后,葉色即明顯轉深。
2肥料選擇和用量
1、基肥
基肥的選擇應符合生產無公害果品的要求,以微生物肥及優質有機肥為主(有機肥即雞糞、牛糞、羊糞、豬糞圈肥、廄肥,綠肥有作物秸稈和雜草等),并結合使用部分無機肥料。施用農家糞肥一定要經過高溫發酵。
基肥的施量。每6 67㎡施優質有機肥2 000~3 000 kg,或按預計產出1 kg棗果施2 kg肥的原則安排施肥量。也可以成齡樹6 67㎡施腐熟的純雞糞3 000 kg,豆餅100 kg的定量施用。
2、追肥
冬棗樹全年追肥的次數和施肥量,因棗園土壤的肥力高低和樹勢而有所不同。我們推薦按以下方案追肥:處于結果期的冬棗樹,幼果期追肥以氮肥、鉀肥為主,也可適當施一部分磷肥。第2、3次在果實的硬核期、快速增長期,根據地力和棗樹的樹勢再追1~2次。施肥種類以鉀肥為主,氮、磷肥為輔。
3、葉面噴肥
可用于根外追肥的氮肥有尿素、硫酸銨、硝酸銨、氯化銨和腐熟的沼液及人尿糞等。其中尿素含氮量高(46%),分子體積小,擴散性強,易被樹體吸收,因而根外追肥中采用最多且效果最好。可用于根外追肥的磷肥有磷酸銨、磷酸二氫鉀和過磷酸鈣等。由于肥料施入土壤易被固定,使肥效大大降低,因此磷肥根外追肥至關重要。可用于根外追肥的鉀肥有氯化鉀、草木灰、硫酸鉀和磷酸二氫鉀。由于鉀肥能提高果實品質,近年來使用更為廣泛。磷酸二氫鉀既補磷又補鉀是不錯的選擇。可用于根外追肥的微量元素肥料有硼砂、硼酸、硫酸亞鐵、硫酸鎂、氯化鈣和硫酸鋅等。在不發生肥害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使用高濃度,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冬棗樹對養分的需要,并且能加速對養分的吸收。目前冬棗樹常用的根外追肥濃度是:尿素類0.3%~0.5%,硫酸銨0.1%~0.3%,硝酸銨0.1%~0.3%,腐熟沼液及人尿5%~10%;磷酸二氫鉀0.2%~0.3%,過磷酸鈣1%~3%,磷酸銨0.3%~0.5%;硫酸鉀0.5%~1%,草木灰1%~5%,硫化鉀0.3%;硼砂0.2%~0.4%,硼酸0.1%~0.5%,硫酸亞鐵0.2%~0.4%,硫酸鎂0.2%~0.3%,硝酸鈣0.5%,氯化鈣0.1%~0.4%。
現在的冬棗栽培不但是要達到穩產高產,更重要的是要生產出優質的無公害產品和綠色食品,所以在肥料的使用上要認真選擇,在無公害栽培中肥料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能使用的有機肥是:堆肥、漚肥、餅肥、綠肥、秸桿肥、有機復合肥等。無機肥料是:過磷酸鈣、氮、磷、鉀復合肥、配方肥、平均肥等。禁用肥料是:硝態氮、氨水及垃圾肥料,限用肥料:純氮、磷、鉀肥。
我們提倡在幼果期應加大菌肥的施用量,菌肥是微生物肥料的俗稱,它主要通過有益微生物的活動,拮抗有害微生物,促進土壤中養分的轉化,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改善作物的營養條件,增加土壤肥力,達到提高作物早熟、優質的目的。溫室冬棗屬冬棗栽植技術中的一個新領域。“早熟、優質”才能達到高效。但在傳統的冬棗施肥模式中,棗農只注重大量元素肥料的施入以提高產量,而忽視大量施入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造成品質逐年下降。在試驗開始,我們就以早熟、優質為目標,提出增施菌肥以提高品質和提早成熟。通過4年的試驗,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并使該項技術成為溫室冬棗栽培管理中的一個主要技術指標。
三、施肥方法
1、基肥
設施冬棗根據不同生長期情況,基肥的常用施肥方法有以下幾種:
環狀施肥環狀施肥又叫輪狀施肥。在樹冠外圍稍遠處挖環狀溝,溝寬40 cm左右,溝深根據根系分布的深淺而定,先將有機肥料撒在溝底,然后將化肥撒在上面、混勻,填入后灌水,并注意以后的松土保墑。以后每年隨著樹冠和樹根外延、擴展。環狀施肥容易切斷棗的水平根,可將環狀溝中斷一部分。
輻射溝施輻射溝施又叫放射溝施。即以主干為中心,距主干50 cm向外挖4~6條輻射狀的溝,長達樹冠外圍1 m左右,寬40 cm左右,深20~40 cm,近樹一端稍淺。施入肥料和表土,撒勻后再覆蓋底土,下年度施肥時再變換位置。
幼齡棗樹因水平骨干根分布淺,分枝少,長度常超過冠徑2~3倍,切斷后損失根量較大而且傷口不易發生新根,會妨礙樹體的發育,因此不宜用環狀深溝施肥。
輪換溝施此法可在肥料不足、勞力緊張的情況下,或棗糧間作棚內使用。方法是在樹冠下的兩側挖溝施肥,溝深20~40 cm,寬40 cm左右,長度視樹冠大小或肥量而定,可挖成條狀溝或半弧狀溝施肥。翌年再輪換到另外兩側挖溝施肥,如此交替、逐年向外移動溝的位置。
撒施用于已經郁閉的棗園,可采用全園撒施方法;棗糧間作地內可采用這種方法。即把肥料撒布均勻,然后耕翻土壤即可。
穴施在根系分布范圍內每隔一定距離挖一個穴、施入肥料即為穴施。穴施時挖的穴(坑)宜多不宜少、宜小不宜大,要盡量避免施肥過于集中。一般挖穴數為1 5~20個,深30 cm左右。把肥料施入后覆土、灌水。
以上幾種施肥方法,均需注意保護根系、盡量少損傷細根和直徑0.5 cm以上的粗根。
2、追肥方法
追肥因肥料種類不同,方法也有差異。氮素肥料、鉀素肥料在土壤中流動性大,施肥時可以開10cm左右的淺溝施,或在樹冠下挖10余個坑穴施入,覆土后澆水。夏季不宜挖穴施肥時,可以把尿素等速溶性氮肥撒于地面,然后及時澆透水、松土。磷素易在土壤中固定,而不易為根系吸收。因此,磷肥(包括過磷酸鈣、磷灰石粉、骨粉等)應混入堆肥、圈肥等有機肥中施用,防止被土壤固定。施磷肥的時候深度要深淺兼顧,一般為20 cm左右。
3、葉面噴肥方法
葉面噴肥可連續噴布多次,每次間隔7~1 5 d。噴霧要均勻,尤其葉背面要多噴。為避免高溫使肥液濃縮發生藥害。噴施時間應選擇無風天氣,9:00以前或1 6:00以后進行。早晨有露水時,須待露水干后噴肥。注意不要把堿性的肥料與酸性肥料及一般微酸性農藥混在一起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