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縣生產果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世界上最大的果園連片區,蒲城酥梨被評為“中華名果”。近年來,蒲城縣推廣生態果園技術,大力發展綠色有機果品,但現今在種植過程中,存在有機肥投入不足、基肥施入時間推遲、追肥施用不合理等施肥問題,因此今天小編就來說說蒲城酥梨科學施肥技術。
1 存在的問題
1.1 有機肥投入不足
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質基礎,施用有機肥不僅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還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結構和土壤理化性狀。有機肥一般作為基肥施用,同時配施化肥。但由于勞動力老齡化和商品有機肥價格較高,多數農戶應用尿素和復合肥作為基肥,從而導致有機肥施用量嚴重不足。
1.2 基肥施入時間推遲
原則上基肥在秋季施入,宜早不宜遲。施用基肥主要是為了增加樹體營養,一般在采收后7-15天在樹冠50-200cm范圍內,采用溝施或穴施方式施入。秋季施入土壤的有機肥,經過冬、春季腐熟分解后,能在春季樹體萌發時及時提供養分。而在冬季或春施有機肥,腐熟、分解時間短,這樣容易導致春季樹體需肥時肥力不能有效發揮和秋梢旺長。
1.3 追肥施用不合理
要知道不同樹齡、不同季節的梨樹需肥規律不同。梨樹幼樹養分需求以氮、磷肥為主,成年果樹營養需求以氮、鉀肥為主,若不能及時補施肥料將嚴重影響翌年樹體生長和果品產量;5-6 月幼果膨大期,新梢逐漸停止生長,這段時期是種子發育和枝條木質化階段,出現磷的最大吸收期;7月末梨果迅速膨大,同時此期也是花芽分化期,出現氮、鉀的第 2 個吸收高峰,如果后期鉀肥供應不足,將會導致果實不能充分發育,口感變差;因此不同時期施用的氮、磷、鉀比例要符合樹體需求規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對養分的吸收,減少營養的流失。
2 科學施肥技術
2.1 合理控制肥料用量
在樹體和土壤養分基本平衡的情況下,主要以產量、樹勢和品種為依據確定施肥量。蒲城酥梨結果期果園,每生產 50 kg 果施純氮 0.2-0.4 kg 。其中,梨樹對磷的豐缺反應不太敏感,因此需適當多施磷肥,這樣有助于改善果實風味、增加果實的香氣。未進入盛果期的梨園以折合施純氮 45 g/ 株為基礎,氮、磷、鉀比例為 1.0∶1.0∶0.8 ,每年較上年增加 1/2 以上。
2.2 施足基肥
不同有機肥的有效養分不同(表 1 ),應根據有機肥的種類確定施肥量,一般施用雞糞 1.0~1.5 m 3 / 株,或羊糞 1.5~2.0 m 3 / 株,或豬糞 2~3 m 3 / 株。化肥以全部氮肥的 60% 、全部鉀肥的 40% 和全部磷肥作基肥。
表 1 當地常見肥料養分分析折合含量
梨樹是深根性果樹,根系發達,因此農家肥和化肥宜深施和分散施,不宜淺施和集中施。梨樹基肥宜施在樹冠外50~100 cm 、深 30~60 cm 的四周土層內。
2.3 合理追肥
梨樹旺盛生長期為氮素吸收活躍期,休眠期氮素吸收量極少。因此在基肥足夠充分的條件下,萌芽至開花期可以不追肥或少追肥。在在幼果膨大期追施第一次氮肥,將氮肥的 25% 和鉀肥的 20% 配合施用;在果實膨大期追施第二次氮肥,將氮肥的 15% 、鉀肥的 40% 配合施用。
2.4 葉面施肥
在葉片生長到25天至采收期,結合病蟲害防治,可葉面噴施少量尿素、硼砂、磷酸二氫鉀等,補充中微量元素,同時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